🎯 导语:
孩子升学路上的“隐形加分项”是什么?
不是补习班,不是题海战,而是——教育部认证的“白名单赛事”!
教育部办公厅正式公示了2025-2028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这份被称为"赛事白名单"的权威指南迎来三年一度的重大调整,将直接影响未来三年全国中小学生的竞赛选择与规划。
与上届名单相比,本次变动幅度较大:新增16项赛事,移除13项往届赛事。这一变化反映了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人才培养战略方向的转变,尤其凸显了对人工智能、科学实验、红色文化传承等领域的重视。
最新公示的白名单共包含47项竞赛,分为自然科学素养类、人文综合素养类和艺术体育类三大类别。
自然科学素养类共22项,占据了名单的半壁江山,体现了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这类赛事中,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世界机器人大会青少年机器人设计与信息素养大赛等往届热门赛事得以保留。
人文综合素养类共12项,包括全国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等。这类赛事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艺术体育类共13项,包含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全国青少年模拟飞行锦标赛等。这类赛事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审美素养和身体素质。
本次名单新增了16项赛事,其中多项瞄准科技前沿和国家安全需求。
自然科学类新增了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大赛、全国青少年科学实验能力大赛、全国青少年科学探究建模能力大赛等赛事。
这些新增赛事反映了教育部门对人工智能、科学实验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密契合。
人文综合类新增了中华诗词美育大赛、鲁迅青少年文学大赛、全国青少年红色文化传承与实践创新大赛等赛事。
这些赛事注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艺术体育类新增了全国中小学生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全国青少年国防素养大赛、"戏剧中国"全国青少年戏剧文化艺术大赛等赛事。
这些新增赛事拓展了艺术体育的边界,融入海洋意识、国防素养等元素,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次名单移除了13项往届赛事,包括一些曾经热门的竞赛。
自然科学类:移除了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中国"芯"助力中国梦——全国青少年通信科技创新大赛等赛事。
人文综合类:移除了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语文报杯·时代新人说"全国中学生征文大赛等赛事。
艺术体育类:移除了"致敬英雄"全国青少年文化艺术创作主题教育竞赛、全国青少年音乐素养大赛等赛事。
根据教育部规定,这些竞赛的举办时间原则上为2025年9月至2028年8月,在此期间每学年举办不得超过1次,累计不超过3次。
这意味着名单中的各项竞赛在未来三年内将保持相对稳定,学生和家长可以据此合理规划参赛计划。
教育部白名单赛事作为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最具权威性的竞赛体系,对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升学有着重要影响。
强基计划:在高校强基计划报考中,五大学科竞赛是重要的报名门槛之一。考生若取得竞赛银牌及以上成绩,可获得破格入围资格。
综合评价:在高校综合评价招生中,竞赛获奖已成为不少院校的报名必备条件之一,且白名单赛事在此类招生中认可度极高。
高校专项计划:参与高校专项计划网络报名时,竞赛获奖经历是农村考生冲击985院校的重要加分项。
教育部门对白名单赛事的调整,反映了竞赛活动正在从"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提升。专家建议学生和家长要理性看待竞赛,选择适合的赛事参与,让竞赛真正成为挖掘潜能、成就自我的舞台,而非单纯升学的工具。
竞赛的本质是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展示才华,而非功利性地追逐奖项。选择适合学生兴趣和能力的赛事,通过备赛过程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才是参与竞赛的最大价值。